close

就全年的總體降雨量來說,湖南並沒有明顯減少。最新天氣預報顯示今明長沙將有一次降水過程。圖為昨日長沙市民抓住最後的晴朗天氣走出家門享受陽光。王志偉 攝本報訊(記者 李姝陽)“本來乾燥少雨的北方雨水多了,本來濕潤的南方卻常常乾旱。”日前,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有中科院的科學家推論:在全球變暖的大前提下,中國的氣候尤其是降雨模式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湖南省氣象臺台長黎祖賢和長沙市氣象臺副台長喻雨知,他們均表示就湖南來說這一變化並不明顯。
  降雨致青海湖水位上升面積擴大
  中國西北地區乾旱少雨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作為西北內陸最大的水體,青海湖的水位數十年來一直處於下降趨勢。
  但是最近幾年,有一個令人吃驚的變化,青海湖的水位正在迅速上升,面積也在不斷地擴大。短短幾年時間內,水面向岸上推進了50多米。青海湖下社水文站站長張全忠介紹,“2008年後,水位逐年上漲。”
  從青海湖水文站的記錄來看,從1959年到2004年,青海湖的水位下降了3.78米。2004年,青海湖水位達到最低位,海拔3192.86米,此後水位一直保持回升趨勢,最高達到3194.28米,增加了1.42米。
  2004年,青海湖的湖面面積是4190平方公里,到2012年增加到4402平方公里。
  科學家對青海湖流域的跟蹤研究已經超過10年,通過對水中化學元素的研究證明,青海湖水位的增加主要來源於降雨,青海湖區域的年降雨總量從300多毫米增加到近年的500多毫米。
  青海湖降水模式的改變就是最近幾年比較集中的下雨,高於5個毫米和高於10個毫米的降水次數越來越多。
  中科院地球環境所教授金章東介紹,在青藏高原上,像青海湖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案,統計顯示,近30年我國自然新增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0個,其中58個位於青藏高原以及甘肅、內蒙古、新疆一帶。
  降雨帶北移源於氣溫升高
  北澇南旱,降雨帶北移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認為是氣溫升高造成的,而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氣溫的升高表現得就尤為明顯。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教授徐柏青介紹,通過氣象資料分析,青藏高原最近30年來的增溫幅度是每10年大約增加0.3℃,全球的平均增溫幅度大概在0.15℃左右。也就是說,青藏高原的增溫幅度是全球平均增溫幅度的兩倍。
  青藏高原氣溫升高明顯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海拔很高,通過對冰川的分析,科學家發現了其中有大量跟隨季風由南亞地區飄來的黑炭等顆粒物質,這種物質的大量沉積使得原本反光的白雪吸收了更多的陽光。
  徐柏青解釋,吸收更多太陽光,加熱作用更強。青藏高原作為一個加熱器,對大氣進行加熱,像吸氣泵一樣,把周邊的大氣向高原上吸,把熱空氣向上推,這個過程就加強了季風,季風是從大海往陸地吹的。
  青藏高原這種熱力作用的加強,導致季風直接北上得更厲害,使得本來應該在長江流域停留的降水雲團直接就推到北方,使得北方的降水量加大。
  湖南近年來降雨量無明顯改變
  “中科院專家做出的這一推論應該是根據全國所有降雨點的數據來平均的,單就湖南和長沙的這幾個站點來說,降雨量的改變並不是很明顯。”湖南省氣象臺台長黎祖賢和長沙市氣象臺副台長喻雨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喻雨知介紹,長沙歷年平均降雨量為1400毫米左右。從最近十幾年的數據來看,長沙的降雨量在1997年和1998年曾經達到頂峰,高達1800多毫米,往後的幾年確實是慢慢在下降,尤其是前年全年的降雨量只有900多毫米。不過自2011年以後,雨量又有所回升,去年雨量1700多毫米,今年才過完10月,雨量也已達到1200多毫米。“湖南全省的降雨量經常表現在時間和空間分佈不均,比如說今年7月長沙降雨特少,但八九月又補下了,因此單就全年的總體降雨量來說,並沒有明顯減少。”黎祖賢說。
  記者詢問,最近幾年好像很少聽到防大汛的說法,倒是經常需要抗旱,對此,喻雨知表示,是因為現在的防汛基礎設施和指揮水平提高了,水庫調度和城市防洪更加科學,一旦氣象預報將有大水,各級各部門都在第一時間啟動了防汛應急預案,因此很少發生過去那種全民動員、集體上堤堵洪水的情況。  (原標題:北方多澇,南方常旱都是氣溫上升惹的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q86vqhl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